第325章 一封特殊的信

  大明幅员辽阔,南涝北旱、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
  而其中黄河决堤的问题,又是老生常谈。从宋元至今,一代又一代人为治河肝脑涂地。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黄河大决堤。黄泛区绵延数千里,数省财政崩溃。
  中原、淮北、山东无数百姓的房屋、田地、家人、种子,通通被冲走……
  至元二十五年,黄河再次决堤。这一次比较“幸运”,因为在上一次决堤时,能冲走的已经冲走了。
  所向披靡的大元也扛不住黄河这样折腾。
  元末丞相脱脱,征召几十万民夫治理黄河,结果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有人说,元朝不治黄河,也许还能苟活多几年。
  晏珣不是治河的专家,但治河的题目是科举策论常考的,进士们都能说上几句。
  他能中探花,并不是全靠运气。除了科举文章,河务也懂一些。
  发现天气不好,他立刻想到黄河的问题。
  他在济南给裕王写信。
  “弘治年间,刘大夏治理黄河,遏制北流、分流入淮。嘉靖五年,黄河在沛县决堤,今年也该防范此处。淮安、高邮、宝应等地皆有水患,请朝廷早做防备……”
  黄河夺淮后,涌入南方的水形成高邮湖、洪泽湖等大湖。
  因黄河携带的泥沙多,这些湖也成为悬湖。
  遇到大水灾,大湖堤坝溃败,淮河以及高邮湖沿岸百姓就要遭殃。
  阿豹的爹娘,就是在多年前的水灾中去世。
  写着写着,晏珣的笔渐渐停顿,有种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感觉。
  今年会有大水吗?
  他不是河道官员,如今能做的也只是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让驿站送信之后,他找到徽商江家开的汇票庄,兑换五百两银子。
  一路给家人买特产、寄特产,时不时请同行的人吃饭,再给小钧钧买玩具点心,不知不觉花钱如流水。
  他没办法以海瑞的标准要求自己。
  但这些花销他也不准备向朝廷报销,以免跟海瑞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反面典型。
  “要不是家底厚,出公差一趟能倾家荡产。”晏珣唉声叹气,捏捏朱翊钧的胖脸蛋:“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贪吃宝宝好喂养,但是花钱啊!
  冯保小声说:“钱不是赢陆绎的吗?”
  晏珣:“……凭本事赢的,就是我的钱。花我的钱就是心疼!”
  冯保和田义嘀嘀咕咕,回去要告诉裕王,晏大人为了小世子付出太多。
  虽然有公务在身,又担心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但来都来了,怎么也要在济南城转一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不定偶遇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呢?
  晏珣问蓝道行:“有个黑虎泉在哪里?小皇孙最喜欢黑虎,我带他去看看。”
  蓝道行终于可以发挥导游的作用,兴冲冲带着众人去南门外,看那大名鼎鼎的黑虎泉。
  黑虎是没有的,只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从老虎口中喷出泉水,直冲到池子里去。
  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
  景色宜人。
  朱翊钧看看怀里的黑猫布偶,再看那老虎头,兴奋地喊:“猫猫!”
  附近几个游玩的文士听到动静看过来,笑道:“真是聪明可爱的孩子。”
  晏珣、冯保、田义……一群人齐齐仰着头,骄傲地说:“你们真有眼光!”
  文士们:……哪家的小少爷这么大阵仗,莫非是知府老爷的公子?
  他们走上前来自我介绍,说是附近金泉书院的学生,又盛情邀请众人到附近的茶馆听“鼓书”。
  ……一面鼓,两片梨花筒,说的是前朝故事,调子是鲁地土调,又叫作“梨花大鼓”。
  “今日有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唱曲,不提前去都没位置!”
  晏珣身为李开先的学生,汪德渊的同门,对戏曲当然感兴趣。
  “来都来了,一起去听听?”他问其他人的意见。
  众人都不反对。
  在驿馆躲雨几日,好不容易天晴,不得快活快活?
  陆绎遗憾,要不是跟着一群太监出门,应该去更好的地方快活。
  济南泉水多、茶馆也多,在这太平时节,实在一个悠闲又热闹的大城。
  今日无事,茶馆听曲。
  整个茶馆里里外外坐满人,台上台下热热闹闹。
  文士们试探着问晏珣他们的身份,晏珣只说是京城来的,到济南办一些事。
  至于小钧钧?
  “这是朋友家里的孩子,跟我们出来见见世面。”
  文士们失笑:“这么点点大的孩子,能见什么世面?见了也记不住。”
  “谁不是这么说呢?”晏珣感叹,“他祖父突然把小孩儿塞给我们,把我们吓一跳。”
  “这位老爷是有点过分。”文士们附和。
  朱翊钧扭来扭去,指着台上唱曲的大姑娘说:“美!”
  众人顿时愣住,这么点点大的孩子,知道欣赏花姑娘?
  文士们开玩笑:“小公子,你知道什么是美?”
  朱翊钧不给他们眼神,搂着晏珣的脖子:“珣珣,美!”
  “哈哈……小公子,男子不说美。”不知者不罪的文士们笑道,“难怪他祖父让小孩儿出来见世面,从小看遍天下美人,长大不被美色所祸。”
  晏珣看看台上唱曲的姑娘,再看看小豆丁。
  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他板着脸在帘子胡同神出鬼没地逮人……画面太美好,不忍直视。
  为了避免小世子真的遇到“夏雨荷”,回驿馆后,晏珣跟众人说:“我们明天就走,换马车尽快前往蓬莱。”
  陆绎诧异:“不在济南多住两日?那些人不是说,后日有叫‘秋水’、‘寒星’的姐妹花唱梨花大鼓,咱们看完再走?”
  晏珣严肃地说:“诸位!咱们此行是督建戚继光牌坊,不是游山玩水。”
  众人:……呃,说得好像是我们不务正业一样。
  换马车不比走水路,不知道朱翊钧能不能适应。
  李时珍拉上钦差晏珣一起去城中的“惠民药局”取药……不用钱。
  《明史》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
  因为是官府开设的药局,钦差取药可以免费。
  这一路行来,李时珍等人吃的住的和交通工具,能薅官府羊毛的就薅羊毛。
  真正破财的只有钦差晏珣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