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米芾:天幕,你这是逼我去盗墓吗?

  东晋(王羲之)
  永和十一年,暮春时节。
  王羲之心情颇佳,正端坐在书案前,细细品味着新酿的酒。
  窗外,春风拂柳,鸟语花香,一派祥和景象。
  “这日子,真是‘泰裤辣’!”
  王羲之美滋滋地想着, “‘想你的风’就吹到会稽山阴来吧,让那些终日‘内卷’的家伙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多巴胺’生活!”
  自从多年前那场兰亭雅集之后,他便对书画之道愈发痴迷,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每当灵感来袭,他便会挥毫泼墨,将心中所想,倾注于笔端。
  “老爷,天幕……天幕又出现了!”
  管家张福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哦?天幕又出现了?”王羲之放下酒杯,来了兴致,“今日,这天幕又会带来什么奇闻轶事呢?”
  只见原本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天门洞开,照亮了整个世界。
  “这天幕,还真是个‘显眼包’啊!”
  王羲之不禁感叹道,“每次出现,都搞得这么声势浩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天幕上的画面开始播放,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他当年与谢安、孙绰等一众好友,在兰亭欢聚,饮酒赋诗,挥毫泼墨的场景。
  王羲之傲娇地摸了摸胡须:“哈哈,视频里的我最帅!”
  视频中,学者侃侃而谈,从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集序》真迹的痴迷,到女皇武则天将其据为己有……
  “什么?被姓李的皇帝‘偷’走了?还被一女的带进了坟墓?”
  王羲之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他猛地站起身,指着天幕,痛心疾首地喊道:
  “不肖子孙!不肖子孙啊!家传至宝都保护不了,王家悲剧了啊!芭比q了啊!”
  “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他捶胸顿足,老泪纵横,“这帮子孙,一个个都是大聪明!”
  “老爷,您别生气,别生气……”
  管家张福连忙上前劝慰道:
  “您应该高兴才是啊!那些皇帝这样做,不就是给老爷免费打广告吗?”
  “您看,天幕上都这样称呼您——书圣!这还不够‘给力’吗?”
  王羲之一听,顿时愣住了,他仔细想了想,觉得张福说得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嗯……这么说来,老夫的《兰亭集序》真迹,还真是个‘香饽饽’啊!”
  他摸着胡须,得意地笑了:
  “连皇帝都抢着要,看来老夫的书法,就跟华为手机一样,还真是‘遥遥领先’啊!”
  ……
  北宋(米芾)
  “唉……”
  米芾重重地叹了口气,惹得书案上的笔洗都跟着微微晃动。
  他心爱的几幅字画就摆在眼前,平日里随便拿出一件都能让他如痴如醉。
  可今天,他却提不起半点兴致。
  “想我米芾,号称‘襄阳漫士’,收藏界人称‘米疯子’,怎么这宝贝还是这么少呢!”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心疼地抚摸着手中的一卷王羲之的《平安帖》。
  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淘换来的宝贝,可惜只是个摹本,比起真迹,总归是少了些神韵。
  “什么时候才能集齐王右军的真迹,让老夫一次看个够啊!”
  米芾仰天长叹,语气中满是求而不得的酸楚。
  就在这时,半空中巨大的天幕亮了起来,熟悉的bGm响起,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千古之谜》,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帅。本期节目,我们将带大家探寻一个困扰世人千年的谜团——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
  “《兰亭集序》?真迹?!”
  米芾猛地站起身,眼睛死死地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字。
  只见天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了一幅恢弘的陵墓图,旁边配着文字解说:
  “《兰亭集序》真迹,被唐太宗李世民获得后视为珍宝,最终陪葬昭陵……”
  “我去!真的假的?这波信息量有点大啊!”
  米芾惊得连珍爱的紫金砚台掉在地上都没察觉,满脑子都是“昭陵”、“真迹”这两个词。
  “昭陵…昭陵…”
  他一边念叨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出一幅幅“盗墓笔记”的画面。
  “有了!”
  米芾猛地一拍大腿,把书童吓得一激灵,“我可以装作去祭拜先贤,然后…嘿嘿嘿…”
  他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一个“你懂的”表情,看得书童一头雾水。
  “大人,您…您该不会是想…”
  书童似乎隐隐猜到了什么,声音都开始颤抖了。
  “嘘!懂的都懂,不懂的说了也不明白。这波啊,这波操作叫…叫‘追根溯源’!”
  米芾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昭陵前,手捧《兰亭集序》真迹,仰天大笑的场景。
  “可是…可是…那是皇陵啊!私自挖掘可是死罪啊大人!” 书童吓得脸都白了。
  “怕什么!富贵险中求!为了真迹,拼了!”
  米芾大手一挥,一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架势,“再说了,我这是去‘考古’!是去‘保护文物’!可不是去盗墓!懂不懂?”
  “可是…可是…” 书童还想再劝,却被米芾不耐烦地打断了。
  “别可是了!就这么定了!!”
  “这波啊,这波操作叫‘为了艺术献身’!”
  米芾一边说着,扛起锄头,冲向昭陵。
  ……
  盛唐(颜真卿)
  “这期《千古之谜》不行啊,一点都不严谨!”
  颜真卿一边点评着天幕上的节目,一边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茶,仿佛一位阅尽千帆的老干部在评点当下流行的娱乐节目。
  “老师,这《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弟子也曾有所耳闻,难道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站在一旁的弟子正是徐浩,此时的他正襟危坐。
  “哼,这王羲之的字,过于阴柔,缺乏阳刚之气,哪里比得上我的字雄健豪迈,大气磅礴!”
  颜真卿将手中茶盏重重地放在桌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老师说的是!老师的《多宝塔碑》,那可是雄浑苍劲,力透纸背,这王羲之哪能比得上!”
  徐浩深知自家老师的脾气,连忙奉上一记完美的马屁。
  “嗯,这《多宝塔碑》还算拿得出手,不过…”
  颜真卿摸了摸胡子,故作谦虚地说道,“比起我的《颜氏家庙碑》,还是差了些火候。”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老师的《颜氏家庙碑》,那可是…”
  徐浩还想继续拍马屁,却被颜真卿打断了。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
  颜真卿摆摆手,重新将目光投向天幕。
  “这王羲之,虽然比不上我的,但也算是一代大家了。只可惜,他没能活到安史之乱的时候,不然让他看看我写的《祭侄文稿》,定能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
  说到《祭侄文稿》,颜真卿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老师所言极是!王羲之若是见了《祭侄文稿》,定会自惭形秽,甘拜下风!”
  徐浩也跟着附和道。
  “那是自然!我的字,那可是体现了儒家正气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王羲之,岂能碰瓷!”
  颜真卿越说越激动,胡子都翘了起来。
  徐浩看着自家老师这副模样,只能暗暗吐槽:
  “这老傲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