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金刚眼和发心

  织世在帝都中环自己买了一套公寓,平时就和戴晴二人住在这里。
  温言在去拜访过了莫博彦与衣若馨,又看望过了莫霁阳与席欣雅以及他们的孩子后便也住在了这里。结婚好几年,孩子都生下来了,席欣雅对于温言的造访也是再无半点不虞,反倒颇为热情,都让温言有些不适应了。
  而为了“招待”温言,织世这两天都没去上班,反正她是老板,又有戴晴帮忙看着,几天不去的也没什么影响。
  大学期间两人捣鼓的那个【盐味芝士】的账号在没有了温言的内容支持后也成为了织世的个人账号,她会发一些自己的日常,和戴晴的互动,公司的宣传等等,间或和温言视频聊天时也会偷偷截图传到账号上面。
  每每这时,便是账号老粉狂欢的时候,底下留言清一色的“爷青回”。
  这些,其实温言也都知晓,而织世也知道温言一直都是知晓的。
  待在帝都的这两天,也算是被织世逮到了机会,狠狠折腾了温言一顿,强迫她继续做起了cos的营业。
  温言: ̄へ ̄
  时间一晃就是四五年,当再度穿上这些令人“羞耻”的cos服饰,温言突而生出一股念想。
  大抵,往后的日子,自己真的便也要同这样普通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再如而今这般能同织世一同嬉戏打闹的机会,怕也会少之又少。
  不是生疏,也不是没时间。而是当修行到了一定的层次,自身意志自然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人——只要是自己不想的,普通人将很难诉诸于口。
  有些类似于身居高位者养成的气场,却更为根本,因为这是源于生命层次的级差。
  织世,能抵挡得了这种高位的生命层次对于低位者自然而然散发的无形碾压么?
  ——除非她能晋入职业级。
  练气修士的中段境界,正是这种生命层次进一步拔擢的阶段。温言有预感,自己从三段道基通往四段玉液之间,似乎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出于这种补偿心理,温言也是难得地配合着织世又摆出了许多高难度姿势,当然都是正经的那种,却也足够织世惊喜了。
  对于内里原因并未觉察,织世沉浸在了自己的摄影师人设当中:“小言,真是难得啊。今天的库存,我可以吊这帮粉丝一年了。到时候我们继续拍!”
  温言:“呵呵。”
  ……
  且不提织世这边的后续,温言在帝都留宿的第二站便是柳缱绻的家中,正巧,她父亲柳富荣这段时间出差了。这么多年了,温言仍不喜欢这位中年老男人,尽管双方后续也并无交集。
  令温言感到遗憾的是,小姑娘而今仍是未能触摸到引气入体的契机,而她在业六巅峰已经停留有一年的时间了。
  只能说,机缘这种东西,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好在,小姑娘本身对于修行并没有这么大的执着,便也听之任之了,甚至连每日的功课有时都会忘了。
  温言并未有多言,修行者,自有修法,入道一关,更是唯心。
  等到温言住了两天将行别离,小姑娘还拉着温言的手不想让她离开。
  温言只得好言相劝:“你若想我,来临川找我便是,不过我希望,到时候我见到的柳缱绻已经是一位引气入体的炼气士了。”
  柳缱绻:“哼,少看不起人,引气而已,看我分分钟就突破了!”
  “……”
  辞别小姑娘,抛开感情因素,温言最期待的其实也是这最后一站——步知月家。
  只有与她,温言才有那种坐而论道的互为道友的感觉,相比于在《超凡世界》中隔了一层的交流,这般现实直面的交流更是深入内里。
  既然要学佛念经,就先把一本经书给学透了,是以二人此时交流的仍是《金刚经》。
  佛学修行,第一注意依经不依论,第二依法不依人,以佛法——佛说的佛经里所讲的佛法为标准。
  佛所说的,留下来的记录,叫做经典。经典是后人尊称它的,实际上每一本佛经,都是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对话的讨论集——或者是这个菩萨提出问题,或者那个弟子提出问题。
  正如当下温言与步知月所讨论的《金刚经》,即是须菩提尊者为主体所提的问题以及佛的回答的记录。
  步知月自从受到温言的启发而明悟“善护念”之理后,更又数度重读《金刚经》,每每都能从中获得有新的体会,道:“《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问题时,事实上答案就出来了,这也是本经的精神不同于其他经典的地方。而佛抓到这个主题,答案的两句话也是画龙点睛。”
  这同样也是为何温言学佛首先便从《金刚经》入手的原因:“所以啊,昔年禅宗祖师,也特别推崇这一本经,因为这一本经的经文精神特别——两句话已经讲完了,问题与答案都在这两句话中。”
  步知月看着她,目绽神光:“善护念!善嘱咐!”
  这也正是《金刚经》的法了。
  法可以求来吗?有法可求吗?这是个妄想!就是烦恼。
  法在哪里?法在修行者的心中,就是“善护念”三个字。
  “善护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圆满。这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金刚经》的一双金刚眼,也就是《金刚经》的正眼,正法眼藏。
  温言不语,默默念诵了一句经文——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步知月摇了摇头:“‘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怕也只能是‘散男子’、‘散女人’了,是心在散乱中的天下散人。”
  温言温婉一笑,道:“要不怎么是学佛之人呢?不过是一个‘发心’罢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步知月说出了自己的理解:“【阿耨多罗】这四个字是梵文,勉强译为无上,至高无上。【三】这个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觉悟,连起来就是说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释教在心灵修持这块还是有颇多可取之处的。只是可惜,异神的入侵打断了其在神竺本土的繁衍,终究未能开创出其心关一道的独立道途,最终只能是被儒家的文道所兼并了。”
  温言听罢先是点头,又摇了摇头:“心关一道,又岂独释教如此,道家不也被儒家所包容了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道之存在,本身也是三教百家精义共铸的道途,倒也不必分得太细了。”
  步知月冲温言眨了眨眼:“反正我走的是【心学】,就不跟你辩这个了,o(n_n)o哈哈~”
  温言:(`_ゝ′)
  话回正题,到底还是华夏与神竺的道统有异,步知月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依旧不能包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全部的意义;就其意义翻译成禅宗的大彻大悟,也还是不能包括完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包括心地法门,明心见性,由世俗超越而达到成佛的境界;在行为上是大慈大悲菩萨心,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众生;在理上是大彻大悟,超越形而上的本性之心。
  所以,“三藐三菩提心”意义很多,便是智慧高深如鸠摩罗什也只能保持这个原文的音,让后世人自己去解释了。
  换句话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一个普通人发心学佛。
  佛法与许多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一些宗教,认为有第一因——这些宗教认为,只有祂可以,我们只有等到祂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祂的,除祂之外,都是不对的。
  佛法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是平等的。
  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
  如此佛教,也是它能在神竺发源地被扫地出门后,又在华夏之地扎根繁衍下来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